秘法放生是真的吗,智渡法师:现代放生,是否失去了放生的真正意义?

时间:2024-01-05 13:06       来源: 未知

一、放生放鸟有什么好处

1、

佛门信众问:顶礼师父!看过师父的《智渡法师谈现代大放生》这篇文章,可还是有些疑问:

2、如果放生团体统筹善款,然后去市场随缘购买大量的动物来放,没有预订、也没固定摊位购买,放生仪轨、放生环境也没问题,以后也能存活,也没被人发现马上去捕捞;但这样的大放生活动,只有少部份人员去市场救赎,大部份的人员只参与了捐款、放生仪轨与把动物放出去。

3、这样的放生团体很多,“现代大放生”是否失去了放生的真正意义?

4、智渡法师答:这也不可一言以蔽之。放生是应该提倡,提倡的重点应该放在救赎上,即他人、他命面临生命危险或将面临威胁,我人见而告之、或救助使得出离危险境地。其次,是随喜上述行为,或捐款协助之得以完成上述行为,使之趋于功德圆满。

5、魔考的观念,不是出于佛教,而是出于一般被称为斋教的民间信仰。

6、佛教所说的魔,分为烦恼魔、五蕴魔、死魔和天魔。除了天魔之外,都是属于身心和环境的冲突与不平衡所产生的现象。要得天魔的扰乱,必须是大修行人;除了天魔之外,其他三种魔,都属于人为的。纵然是天魔的困扰,如果身心正常、精神稳定,也可以克服。所以,不会修行的人,或知见不正的人,易染魔扰;如有正确的知见和精进的修行,魔扰是不存在的。

7、所谓魔扰是由贪、嗔等自我中心的执著而产生的,我执越轻,离魔越远;即使人皆难免面对死魔的降临,但对修行者而言,若能以平常心来面对死亡,死亡就不是魔。

8、五蕴魔的意思,是指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。第一色蕴是指我们的肉体和肉体所处的环境,其余四蕴则属于心理活动,以及流转于生死之间的精神主体。如果不出三界、未了生死,即在五蕴魔的掌握之下,但他不是人格化的鬼神,而是由于业力的推动。如能去除贪、嗔、痴而出三界,便能脱离五蕴魔的范围。可见此魔不在心外,也不在身外。

9、所谓烦恼魔,是指我们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与自主的控制。所谓心不由己,心随境转,事事牵挂,舍不得、放不下、求不得、丢不掉,都是出于自我中心的自私心理作崇;若能以慈悲心待人,以惭愧心待己,以理性的智慧替代感性的精绪,烦恼魔便无可奈何。

10、至于天魔,他在天上,和一神教的宇宙创造神并行,他有无限的大力,他的形象变化多端,可能以狰狞的面目出现,多半则以仁善的形态现身;不过他的目的,不论威胁利诱,都是要你脱离正道而行邪法。

二、乌龟放生大自然

1、佛法所说的天魔,是在修行者发起出离三界之心和大菩提心之时,魔宫震动,魔王发愁,因为即将有人出离三界,魔子魔孙减少,而佛法增长,因此,派遣魔子魔女、魔兵魔将,来扰乱修行之人。如果是大修行人,魔王也会亲自出动,务期留住此人于魔力所及的范围之内。例如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成道之前,就有降魔的过程,所以,非大修行人,不容易受到天魔的困扰。一般的俗人终日在烦恼及五蕴之中打滚,也在生死之中流转,岂能遭致天魔的出击?

2、但是现在民间却流行著魔考的信仰与传说,信了一般斋教之后的人,如果事业顺利、家庭平安、身体健康,就说是无生老母、明明上帝所赐,是信奉斋教的行为所致,应该全心的感谢,全力的奉献。如果遇到不如意事,灾难、病障、横祸、鬼扰,就说是魔考,而谓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那是由于入了道门、成了道亲,有所谓已在天堂挂号、地狱除名,所以,引来魔鬼的妒嫉,而给予种种的打击。这不能埋怨无生老母、明明上帝,反而应该感谢、忍受,否则,如果经不起魔考而退失信仰,那就又要变成天堂无分、地狱有名。

3、这种说法,实在是愚痴的迷信,否则既有权力使人天堂挂号、地狱除名,为何不能助人祛除魔障,还要说是魔考,使得接受魔考的人,不敢以人为的方式来补救、改善他们的遭遇。

4、当然,佛教也有重罪轻报之说,以及提前受报之论;也就是说,若不修行,恶报尚不会现形,一旦精进修道,发出离心,行菩萨道,就会引来若干魔障,那可能是天魔,也可能是宿世的冤亲债主,恐怕你出离三界之后,对你控制无方、需索无门,所以提早讨还你的欠债。不过由于你的修行和发心的善功德力,能将本来是应该多生偿命的,变成即生的病难,以此了结无量劫来的债务。所以,这是基于因果观点而言,不是无理的迷信。而且,佛教还是主张在灾难降临之时,尽量设法处理改善,以尽人事,不是束手待死式地受尽折磨。佛法讲因果也讲因缘,过去的因,如果加上现在的缘,他的结果就会改变。

5、佛教不是定命论和宿命论,而是努力论。一切的灾难与不幸的遭遇,都是来自过去所造的,加上现在的未曾努力,不必怨天尤人,当以正常的方式作合理的改善。因此,遇到疾病及困扰,便称为魔考的观念,在佛教是不能成立的,也是不被承认的。

6、

问,有意放生则是着相,不杀,不放,一切无心,方为合道。

7、答曰:此是之言,佛家所谓无记空者也。佛教人发大愿力,救众生苦。若无大愿力,则一切利众生事,皆不能成就矣。昔宝文王敏仲,七世不杀,亦好放生。至敏仲,有邪见者,教之曰:不杀,不放,付之无心为妙,不必着相。敏仲生疑,乃问法华禅师。即厉声叱曰:公大错岂!可落空见耶,面前木头,皆是无心,这几个木头能救得苦众生?汝急忏悔邪见之罪。敏仲骇污,再发心放百万命。因岁饥,遇蛤蜊数十斛,悉以粟易之,诵经持?投之中流。夜梦文殊菩萨现金色身,慰谕之曰,我忆往劫亦曾生蛤蜊中,但坚汝心救众生苦。敏仲大加信异,乃着劝世文。----出自元代元贤禅师净慈要语之戒杀辩疑

8、同样批评佛弟子刻意买物放生是攀缘,亦是邪说

秘法放生是真的吗,智渡法师:现代放生,是否失去了放生的真正意义?

9、辨析:假设自己或家人重病将死,唯有一种特殊药物能够医治,你绝对不会随缘,宁可动用一切手段,不惜巨大的资金,也要找到这种药物,既然对自己的生死如此在乎,那为何对佛弟子的放生救命就必须要随缘,不必刻意买物放生呢?若有人宣扬此言,令佛子不再刻意买物放生,实则阻断千万生灵的生路,其罪甚大。

10、放生如何算随缘?假设走在回家的路上,恰好见有卖鱼的,买下放生算作随缘?那明知菜市场有无数苦难的生灵,前去购买放生,这样就不算随缘了?这种行为在有些人眼里就是刻意买物放生?就是攀援?其它事情或许可以随缘,但对于生死你岂可随缘?又怎能用随缘来阻碍攻击佛弟子的刻意买物放生?佛弟子明知菜市场有无数即将被杀的生灵,前去解救,这非但不是有些人眼里的攀援,相反我认为这是大慈大悲的表现---明知菜市场有苦难的生灵偏要去解救。就像一人行于山林被一伙匪徒打劫,三天后会被处死,若是有侠客恰好路过,将人解救,我们赞叹他的狭义仁慈,若是侠客从他人处听闻此事,刻意翻山越岭不畏艰险前来搭救,有人会认为侠客是在攀援?相反这更能体验侠客的狭义仁慈!


参考资料
焦点推荐